“无奈之举”不能解释一切
针对屡屡发生的孩子随地大小便事件,用“无奈之举”作为理由真的能解释一切吗?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1:部分家长观念陈旧 不可否认的是,直到现在,仍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随地大小便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他们认为,即便是在公共场合,只要小孩有大小便的意思,就可以让孩子就地“解决”
2:排便训练过晚 一岁半是训练宝宝排便的最佳时间,除了教宝宝怎样使用便器以外,家长还应告诉宝宝在公共场合随地大小便是不好的行为。此外,适当的憋尿练习也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做可以培养宝宝的自制力。
3:教育方式不当 家长带孩子出行时,因为孩子尿急又找不到厕所,就会让孩子就地解决。如果此时家长以“孩子太小不要紧”,或者“附近没有厕所”等为理由来支持这一行为,孩子的心理就会受到影响,认为这样做是没有问题的。 4:教育理念落后 许多家长喜欢给小孩穿开裆裤,因为开裆裤便于孩子随地大小便,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养成随地大小便的习惯。此外,一些家长在带孩子出行时,缺乏做准备工作的意识。出行不带纸尿裤或塑料袋,大大增加了孩子随地大小便的几率。
5:公共设施数量不足 中国人口众多,而很多公共场合的厕所数量却相对较少,这也使孩子的排便问题更难解决。 此外,厕所的标识不显眼或者宣传不到位也加剧了这一问题,例如北京,南京等很多城市的地铁都设置有厕所,有的甚至每站都有卫生间,但地铁上随地大小便事情却仍然很多
6:缺乏法规约束 内地并没有明确关于“大小便”的法规文条,而香港《公共洁净及防止防扰规例》第八条规定:任何正在照顾或看管一名12岁以下儿童的人,不得在没有合理因由下,准许该儿童在以下地方大小便——(a)任何街道、公众地方或公众看得见的地方;(b)建筑物的任何公用部分,而该公用部分非洗手间或水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