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孝养抑或补救——终将消失的保单
【背景】 时间:2000年-2025年。
受众:以农村人口为主,也有少部分入城打工者,或本身就是就是城镇人口,但没有就业单位,也没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左右,年龄在50岁至60岁之间,没有5险1金。
【故事七】 2013年3月21日,在完成了老公和儿子的保险后,王女士又抽出资金,为自己的母亲参保了平安鑫盛终身寿险。这份保单,涵括了医疗、大病、身故和残疾,内容不可谓不全面,但,保额却不高。
但王女士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她原本还想着为妈妈参加养老,但昂贵的保费只能让她望而却步。
现在已过去了3年了,她本人的保险几乎还是空白,只是有一份意外伤害保险——并不完善的保障。
“没法,现在是上有老下有小,只有这样将就着。”王女士说:“妈妈生活在农村,没有养老险,只有城乡合作医疗保险,如真发生了大病,自己要承担很多。”所以,担心妈妈年老生病,王女士先给老人上了保险。
【总结】 50来岁了,才开始参加保险,这只能称为补救性的保单,因为前面5张保单的缺失。这一代人,遑论家庭整体保障体系,就是自己个人的保险,他们从小到大,以及在青壮年,并没有机会来逐步构建。如今步人生的下半场,也是可以参加商业保险的最后阶段,所以要抓住这唯一的机会。
中国的农村和农民,几千年来都遭遇不公。
而今,城乡二元对立,可能带给大家最直观的感受,是医院、教育等公共服务系统越来越向城市倾斜和集中,农村人要想看好病和读好书,必须到中心城市来。所以中心城市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在国内各大城市,每天都在上演;而学区房的概念,更是助长了房价的飙升。
但农村长期没有5险1金的社会体制,也会映射到农村人参加商业保险的心态和思维上。
虽然是农村人的后代,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离开了那片生育过他们的土地。才得以在城市立脚,面对快速的节奏和变化,以及自己逐渐老病的父母,他们倍感压力。于是,为自己的父母上一份保险——这可以叫尽孝。当然,也有能干的父母,早年来到城市闯出一片天地,如今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为保障缺失的自己上一份保单——这或许可以叫做补救。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行将消失,代之以工业化的农业生产;农村城镇化建设也是方兴未艾,城乡二元的悬殊差距会逐渐缩小。随着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制度的逐渐推广和平衡,农民这个概念将不会出现在现代主义国家,当然也就不会再有这样的保单了。
【建议】 现在50多岁的人参保,保费高将是一个局囿,所以如果不是特别有实力,建议以医疗、大病为主,养老险可能太晚太昂贵了。
—— 《保险的人生——人生的五张保单》(http://www.cqmama.net/thread-1091294-1-1.html)
文章已在我的博客【刘昆的保险世界】和我的微信公众号【刘昆的汇保人生】同步发布,欢迎大家观看。
谢谢大家转载时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