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嫦娥~ 于 2013-10-24 15:41 编辑
美术 
姓名:李英武
职业:著名留俄画家,美术教育家。(米乐美术中心)
个人简介:著名留俄画家,美术教育家。曾在俄罗斯国立列宾美术学院留学深造。现为中国欧美同学会会员、中国留俄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留俄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油画研究和教学工作。作品曾在中国国家美术馆、俄罗斯马涅斯艺术馆、韩国釜山美术馆、日本等地展出,广为海内外机构和个人收藏。
小编问: 适合哪个年龄段的小朋友? 李老师:
书法,适合5岁及以上孩子学习,差不多能拿稳筷子了,这样才能正确握笔。书法属于技能学习,所以不适合5岁以下的孩子。 绘画,孩子学美术从很小就可以开始!每个年龄段培养的重点不一样,学习的绘画种类也有所不同。3、4岁的孩子他们对色彩、对周遭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家长可以给宝宝提供这样的环境,来满足宝宝的欲望,比如在家里的墙上贴上大白纸,让宝宝可以随意的画,对宝宝的空间智能发展是很好的,也可以选择美术班,因为4岁以后是宝宝的艺术敏感期!10岁以下的孩子处于感性绘画阶段,他们渴望把内心的世界表达出来,也许他不能用很多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但他们可以用画笔一点一点的往纸上添加,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这时他们喜欢想象、夸张、自由,画面也会充满童趣。适合学儿童画、卡通画启发想象力、创造力和手脑协调能力等。10岁以上的孩子就会从感性绘画过渡到理性绘画,他们就更追求“形似”、对物写实,学习技能的比重占得更多,适合学动漫、素描、速写、色彩等。 小编问: 什么样的性格适合绘画,书法 李老师:绘画,人类在没有文字之前,就有了绘画。儿童在未学文化之前,就自发的萌生了绘画的欲望。从一两岁的信笔涂鸦开始,就反映了儿童的这种天性。绘画是无声的语言。画画是儿童的心理需要,他是一种感情发泄的方法。那种不能用语言、心情、动作表达之外的表达,就是画画,这是他们表达自己心灵智慧和心情感受的必要心理活动。对于较安静内向的孩子来说,绘画可以表达内心、宣泄情绪、善于分享,使之更为大气开朗;而本身比较调皮好动的孩子,绘画则可以使其静心创作、乐于探索。所以,各种性格的孩子都适合绘画。 小编问: 学了绘画,书法对孩子未来有什么好处? 李老师:学习书法的好处
一、培养孩子的耐力和自信心 许多家长都觉得的孩子特别调皮,静不下来,不利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学习书法能使学生提高专注力,因为学习书法需要脑、眼、手全身心的投入,使学生养成专心致志学习习惯。
二、开发智力,培养协调性 书法的练习是一种生动的动态系统,始终要求专注、写好每一个字,都需要大脑指挥手和眼睛配合完成,双手不同动作及其与全身肢体的协调配合。使大脑的左右半球的技能获得同时发展并增进互相协调能力。无数事例证实,学习过书法的孩子,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显著高于一般孩子。
三、提高人的整体能力 我们假定有两个人,有相同的学历、经历,从事同样的工作。但是其中一位练过书法,另一位没有练过书法。很可能,前者思考和处理事物的角度、方法、视野和境界,都高于后者,他能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事物,他就很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已经发现,在我们周围学习书法的中小学生中间,那些书法写得好的,往往也同时是学校里成绩优秀的学生。
四、提高个人修养与文化素质 学习书法使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文化艺术素养,形成书法特长及爱好;写字是小学生的基本技能,写的比一般同学好,容易获得老师的青睐和在班集体的威信,使少儿增加自信心。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书法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书法素养和艺术修养,而且对培养严谨而踏实的学习态度、自觉刻苦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性格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促进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 书法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对字帖的观察与分析,对书写过程的思考与领悟,对书法习作的评价与反思,将有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书写毛笔字能够促进儿童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运用毛笔进行书写,可视为一种操作过程。在这种操作过程中,神经要进行不断地传导,手的操作感觉被及时传递到大脑,大脑的思维活动不断地发出指令,纠正改善着操作过程。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合乎逻辑的积极思考,因此书写毛笔字能够促进儿童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 绘画的好处: 一、儿童学画画可以增长各方面的知识 每画一张画,每涉及到一个新的绘画内容,孩子不仅仅要准确观察对象的形状与颜色,更要认真了解每一事物的构造与特征,分析其外在特征的形成原因,并大胆设想其可能出现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画出成功的作品来。美术课堂的讲解范围广泛涉及艺术、文学、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以及生活中的各种常识。所以,美术课堂真的可以当作一本趣味性极强的百科全书。
二、儿童学画画可以锻炼感知能力 绘画课每天都有新的内容,绘画应该是孩子距离客观世界最近、最直接的一种活动。画画的孩子每天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专门研究不同的观察方法,并切实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与描述。这样长期积累,儿童就可以越来越完整越来越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孩子的感觉就会越来越敏感。换句话说,就是孩子的感知能力越来越强,也就是越来越聪明。
三、儿童学画画可以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也许是唯一一个永远都没有枯燥的重复、永远都不会出现固定法则的学科。美术永远有新的课题、新的内容、新的方法、永远需要不断去尝试、不断去感受不断寻求自己的观念与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这种创造性的思维习惯,应该从小养成。让一种优秀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自己意识,才算真的具有创造性。
四、儿童学画画可以锻炼动手能力 专家认为,用双手制作一件东西对于发掘孩子潜在的天资与无限的智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绘画、手工的教学中,儿童会用自己的双手接触到不同的笔、颜色、纸……等各种各样的工具材料,并在绘画与制作练习中熟练掌握这些材料各自的特点与不同的用法,也许只有在美术客堂中,儿童才可以真的利用他们的双手独立创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五、儿童学画画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 儿童学画画的时候需要自己准备绘画工具、寻找绘画素材,绘画过程中的构思、构造型、涂色、修整……从始至终所有的全过程,(无论是动手还是动脑)都是完完全全独立完成而且永远不能和其他人一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在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训练上,没有任何一种活动能与画画相比。 小编问: 一般让孩子学误导的误区有哪些(请结合身边的案例来列举) 李老师:
误区1:儿童画就是孩子的涂鸦不完全对。孩子的涂鸦属于孩子绘画的低级阶段,虽然也是儿童绘画作品,但主要还是以无意识绘画为主。我们通常所说的儿童画,指的是孩子画的那些有形象、有色彩、有场景、甚至有情节的画。
误区2:过分强调幼儿美术的技能技巧 有的家长因孩子画的不圆、不方、不正而懊恼。比如,有些父母是以老师的示范为准。因为老师画了个红太阳,而不允许孩子画一个绿太阳。不要以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画,分享作品时,家长只需要欣赏鼓励:“嗯,不错!”“挺有意思嘛”。
误区3:儿童画是不需要学的虽说孩子的画“发乎天性,难得的就是自然二字”,但要让孩子那些自然纯真的涂鸦之作成为一副好的作品,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画画需要一定的知识经验的积累,没有积累,孩子想画画也常常不知道从哪儿画起。所以,在孩子小时候,他画的画很多都是线条,没有具体的形象,不仅没有构图,涂色也没有章法。学习的过程就是孩子积累知识的过程,孩子不仅知道该从那里起笔,在表现事物形象、构图和配色等方面也会上一个层次。也许你会担心,学画会框住孩子的想象力。其实,在教学时,老师虽然会对所画的事物进行示范,但主要目的是告诉孩子从哪里入手,孩子也会在老师示范时给出他的意见。当孩子画完后,你会发现虽然同样是画一只小猪,但每个孩子画的都不一样,和老师的示范也没有太多的因果联系。
误区4:学画画就要多参加比赛这会给孩子带来负担。因为孩子在画画时,是非常放松的,很享受这个过程。一旦你给他压上了参加比赛甚至获奖的任务,孩子画起来就有压力,反而画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