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2-6-12
- 帖子
- 48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50
- 精华
- 0
- UID
- 7894554
 
- 妈币
- 39
- 宝宝生日
- 2011-07-22
- 积分
- 50
|
正常小儿大运动的发育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有关走路方面,小儿11个月左右能扶住栏杆而独站,13~15个月会独走,1岁半时能拉着玩具车走,2岁左右步态稳。但每个小儿的发育情况略有差异也是正常的现象,例如正值冬季,衣服穿得多,行走不便,独走的时间延迟;刚学说话,学走路的时间也会延迟。如果与正常的差距很大时,要考虑是否由疾病因素引起。
从疾病方面考虑,家长首先想到的是否由于缺钙(其实是缺乏维生素D)造成佝楼病(俗称软骨病),实际上,由维生素D缺乏所致的佝楼病而引起走路迟是不多的,况且目前大多数2岁以内的小儿每日都在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故应从神经系统疾病,如先天性的大脑发育不全、大脑瘫痪,以及肌肉关节疾病,如先天性预关节脱位、婴儿肌肉松弛综合征等方面来考虑。由于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引起的,往往还有语言、精细动作及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也落后于同龄的小儿。
我觉得你是过于紧张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个体,没必要样样都和别人比较:)而且婴儿时期的生理特点是:骨骼中的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容易变形,尤其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整。如果过早地让小儿学走路,身体的重量必然会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负担,时间长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变形,形成驼背、“x型腿”和“0”型腿,影响了体形的健美,还容易形成扁平足。父母一定要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发育情况,适当掌握婴儿的走路时间,切不要操之过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