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行为指的是毁坏或损坏财物的行为,真正的破坏行为是一种故意的行为,如果排除某些生理因素,那就可以将产生这种破坏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心理因素,常见的有三种: 1,恶作剧:产要动机是寻求刺激,向同伴们炫炔耀,向大人表示自己的独立。10-15岁的孩子对这么做颇感兴趣。 2,受挫反应:受到挫折打击后,孩子很容易产生愤怒、不满和争斗心理。年龄小的孩子更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起伏和冲动,常常会产生报重性破坏行为。 3,蓄意破坏:这种破坏行为通常不易纠正,这背后往往有潜在的感情危机。孩子通过破坏家里的物品报复父母,或通过损坏公共物品来表达对公众和社会的不满。 面对孩子的破坏行为,家长首先在阻止并给予口头训斥,然后讲清道理,待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后帮助他“弥补”损失。 家长要尝试去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他们破坏行为背后真正的动机。如果孩子是恶作剧,应教他用其它有益的活动取而代之,比如竞争性的体育活动对孩子就很富于刺激和吸引力。如果孩子有愤怒或不满情绪,则应教会孩子以适当的方式解脱和发泄,比如摔打枕头,撕旧报纸等。如果孩子的破坏行为是蓄意的,家长就应该先检查、改善自己的行为以及与孩子的关系,找出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