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6-8-17
- 帖子
- 184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502
- 精华
- 0
- UID
- 47965913
- 妈币
- 1386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积分
- 502
|
如果你也曾经听过,或者现在正烦恼孩子对你说过的话,“妈妈,其他小朋友不喜欢我”、“妈妈,别人不跟我玩”,那么我相信你一定会很想听听蔡少芬的故事。
在之前的一期综艺节目里,蔡少芬带着两个女儿,姐姐汤圆妹妹包子一起参加。在过程中,包子却遭遇了很大的交友挫折,因为其他小朋友,都纷纷表达了对包子的拒绝。包子没有办法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邀请其他人做游戏大家也不响应,甚至有些小朋友还直接说,“我喜欢你姐姐,多过于你。”
6岁的包子很伤心跑去找妈妈,在妈妈怀里诉苦:
“他们都不想跟我坐。”
“他们都想跟我姐姐玩。”
“他们一整天都这样子不理我。” 这一幕很似曾相识,因为每个经历过被朋友拒绝的孩子,都会感到同样的孤单和伤心,那我们可以如何帮助孩子呢?
蔡少芬在节目里回答了一段话,让我很动容:
“我觉得你的感受是真实的,我也接纳你的感受。我教你一样东西,就是你笑容多一点,你主动一点,你做回自己,他们肯定会被你吸引的。如果你还计较,你永远都是一个不快乐的人。” 这便是蔡少芬的育儿哲学,在社交方面鼓励孩子“做好自己”,而这也同样是我认可的育儿观。因为作为父母,我们没有办法代替孩子去交朋友,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无论在哪一个年龄段都可以帮到孩子构筑友情地基的关键因素。
01“笑容多一点”,记得分享快乐
此前,有一份实验室的研究报告,研究的是孩子之间的友谊是如何产生的。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认识,然后一起相处一段时间,研究人员在旁边观察他们的互动方式。报告指出,判断孩子是否合得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孩子能否一起玩游戏,能一起玩多长的游戏。
这听起来恰恰是很难的,因为加入发生了分歧和冲突,要保持笑容其实并不容易,但是恰恰是不管发生什么事情的孩子,都能保持笑容多一点的话,就能够提高其他小朋友跟他/她相处的乐趣,快乐能够被感染,同样也能被分享,这也是“笑容多一点”背后的含义。
具体可以怎么做呢?这里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建议。
最开始的时候可以是一对一的游戏聚会,邀请孩子和孩子最想结交的朋友一起。
当你发现孩子跟学校里的同龄人建立了初步的友情关系,那么可以帮助孩子安排一个一对一的,以活动为基础的游戏聚会。比如一起过来烤饼干、骑平衡车、学游泳、或者打保龄球、逛公园等等,只要是孩子们能够一起参加的游戏,都是可以选择的方向。
此外,这些还可以成为小朋友固定的聚会安排,也可以让集体的友情关系更加坚固。02“主动一点”,尝试表达开放
对很多孩子来说,如果愿意主动一点去接近朋友,能够尝试开放表现出喜欢的态度,就是很重要的一步。
具体可以从以下这三个方面开展:↓↓↓
1、打招呼
向想要接近的朋友打招呼,是表达开放的一个基本方式。这对于性格比较害羞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有难度。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向你说“嗨”,而你因为不好意思而把目光移开,或者什么也不说,或者只是很尴尬地回复,那其实对对方来说也同样会觉得尴尬和为难的,因为不敢直视和移开目光,会让对方误认为,“我不喜欢你,我不想跟你有任何交集”,这个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卡在这个环节,那么不妨试试多跟孩子进行角色扮演,跟孩子一起先在家练习如何打招呼。
你可以尝试跟孩子解释,什么是友好的问候?包括眼神交流、热情的微笑,以及大声说出来让对方听到,说出对方的名字同样也是一个很贴心的行为。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帮助孩子练起来的。
2、学会赞美
友情的维系当然离不开互相的欣赏,让孩子学习如何真诚地赞美人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平时进行团体活动时,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每个孩子的特长和角色,积累孩子对其他人的客观的评价,并且让孩子先知道如何去欣赏别人。
接着,就可以跟孩子一起集思广益去优化赞美的方式。低幼孩子的赞美方式不需要复杂,关键是让孩子先积累什么叫“言之有物”,比如在体育活动中可以鼓励孩子说“好球!”、在涂鸦活动中鼓励说,“我喜欢你画的蝴蝶!”,包括平常打招呼都可以尝试说,“你今天的辫子好漂亮”,这些都是孩子能做,别人听起来也很舒服的话。
3、善意举动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让孩子从小能够积累对人善意的表达,这里其实在家里就可以陆续鼓励孩子做起来了,比如帮父母拿个东西,或者吃午饭的时候帮忙收拾碗筷等。
同样,在学校里也是,可以是借给同学一支铅笔,或者帮同学看一个东西,这些行为积累起来,都会让同学感受到你的善良和体贴,都是对友情很大的帮助。
不要鼓励孩子用收买的方式来做“善意之举”,因为通过送礼、送钱或者用各种酷炫的小玩意吸引其他朋友的关注,这绝对不是一个长期持久的友情的方法。若父母纵容孩子这么做,那么其他孩子也很难真正用平等的心态来定义彼此之间正常的关系。03“你做回你自己”,坚守自己价值
在孩子交友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明确一点,就是孩子不会仅仅只因为住在同一个社区,或者上同一件学校,甚至待在同一间课室里,就会成为好朋友。每个孩子都一定会有自己的交友偏好,这个在孩子1岁多的时候,就已经有明显的倾向了。
所以孩子往往是跟他们认为与自己有相似之处的其他孩子交朋友,比如在兴趣、社交技能、学术成就等方面,他们是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其实,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人,都是有重叠部分的,都是可以安然交往的。
比如梯子理论,认为只要我永远都在上面,或者资源比别人更多,能力比别人更强,始终比其他小朋友优秀,让别人总是羡慕我,这可以成为一段友谊吗?
再比如斑马线理论,我们两虽然一个在左,一个在右,但是只要转个身,哪怕不同背景、不同兴趣的人,我们也能通过斑马线相互连接,找到可以发现“我也是!”的重叠地带。
可以通过卡片,将抽象的概念可理解化,可以让孩子明白,原来做重叠而不重复、相连而不孤单,也是我们友谊中很美好、也值得期待的模样。
这里的分寸其实也在于我们如何让孩子明白,原来做重叠而不重复、相连而不孤单,也是我们友谊中很美好、也值得期待的模样。
节目最后,蔡少芬的女儿包子也是在屡挫屡败、契而不舍中结交到了自己的第一个朋友。
我们很难去定义孩子的交友模式,或者让孩子的交友方式按照我们期待中的模样来,因为父母始终是没有办法代替孩子去交朋友,哪怕是交友中犯过的错,这也是孩子人生需要积累起来的经验。
明确了这一点的话,我们其实才能够抓大放小。
因为我们能教给孩子的更多的是“自察力”,让孩子明白,友情不是委曲求全、更不是高高在上,真正的友情始于平等,始于联系,我们需要发现和培养的那些“我也是”的部分,也需要保留自己的锋芒和价值观,因为这才是我们结交朋友真正该有的模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