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2012年被业内称为中国保险元年,寿险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但其中一项重大举措,就是保监会不再组织代理人资格考试。本身就被诟病形同虚设的资格考试,竟然也值得取消!?我一时摸不着头脑。
数据会说法,正是这样的政策,大陆保险代理人数量一再突破,至2017年底已达806.94万(相当于172人中就有一名代理人),保费收入更是达到创纪录的3.66万亿,保费规模迅猛蹿升,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
但人们的获得感呢?
2016年12月20日,和讯网以“中国大陆人均寿险保额1万元 香港人均48万元”为题,进行了相关报道。
2017年,中国人均寿险的保费为1924.2元,这样的保费支出对应1万元的寿险保额,是不是显得太离谱!(注:本不应该用2016年的保额和2017年的保费比对,因缺乏相关数据不得已而为之,但这样的比对也能反映出我国的寿险状况)
我们再看看其他几个国家的人均保额:
笔者认为,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等更该是官方掌握的信息资料,而人们的保险获得感,应该从人均保费(即保险密度,但更接地气的称呼)、人均保单等关于个体的数据来知晓,其中最直观的就是“人均保额”。倘若遭遇不测,人们理赔到的是保额,和其他没有半毛钱关系。
(注:保险深度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保险深度取决于一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和保险业的发展速度。
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额,反映了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一国国民经济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