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0-1-11
- 帖子
- 24126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8845
- 精华
- 5
- UID
- 3813393
- 妈币
- 62135
- 宝宝生日
- 2010-07-29
- 积分
- 18845
|
老虎先生来撒野(凯迪克奖得主彼得?布朗最新力作。跟随老虎先生,在现实生活中探寻“野兽国”的疯狂,在自由与规则的平衡中找到最独特的自己。12开大尺寸尽显绝妙画面,附赠疯狂散步棋盘游戏)
编辑推荐
★2014金风筝最佳插画奖
★2014年美国E.B.怀特朗读奖
★2014年美国《号角图书》杂志最佳图画书
★2013年美国《出版人周刊》年度最佳图画书
★2013年美国《学校图书馆期刊》年度最佳图画书
★2013年美国亚马逊网络书店年度最佳图画书
★美国《纽约时报》童书排行榜畅销书
★美国独立书商协会最佳图画书奖
★美国家长首选基金会童书推荐奖
《老虎先生来撒野》中的老虎先生和孩子一样喜欢有趣、好玩、多彩的生活。当大家被礼俗和规范紧紧束缚遗忘本性的时候,他撒野的举动在古板沉闷的城市里显得教人难以接受。不过,他敢于尝试,勇于探索,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疯狂撒野的举动,不但让自己饱受压抑的生活适时得到舒展,也产生了意外的影响和改变:为自己和大家的生活建立了新的秩序,带去了新的可能。
作者彼得?布朗通过含蓄的幽默和象征手法,讲述了文明社会的规则秩序与人类追求自由的天性应该取得平衡的道理。在过度强调规则秩序而丧失独特个性的社会化过程中,更应该尊重孩子爱玩爱野的天性,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让孩子保持自己独特个性的同时,在探索与体验中建立自主自愿遵守的新规则。
彼得·布朗的书中没有“乖乖听话”“规规矩矩”这回事,总是喜欢调皮捣蛋或颠覆常规,彰显自我特色,呈现多元的思维和观点。《老虎先生来撒野》从故事内容和艺术表现上来看,可以说是彼得?布朗近年的巅峰之作。与世界级经典图画书《野兽国》不同的是,《老虎先生来撒野》带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了更多的自由和野性。
此次出版不仅随书赠送互动棋盘游戏,还会在线分享活动资包,包括“老虎先生的疯狂面具”“老虎先生的纸偶剧场”“老虎先生的卡牌游戏”等,将彼得?布朗精彩的故事精巧的构思延伸到亲子阅读的每一歩。
内容推荐
在一个非常完美的城市里,每个动物都穿着维多利亚时期的服装,行为举止都非常地绅士与得体。老虎先生跟大家一样,每天规规矩矩地生活,优雅地喝下午茶,和朋友们礼貌性地问好。
虽然这一切看似完美,但老虎先生的内心深处,却有个不安份的声音不断呼喊着。他想要好好玩一玩(have fun), 他想要…他想要…他想要撒一下野(be wild)。
老虎先生决定跳出礼俗的规范,纵容自己的本性。他**身上的西装,**了束缚,大步用四只脚走路,甚至忘情地嘶吼。这些疯狂的行为引起邻居们异样的眼光,有的动物斥责他野蛮的行径,有的动物则投以惊呼及讶异。
格格不入的老虎先生,最后决定离开这座烦闷的城市,在野外尽情挥洒放恣自己的狂野与疯狂。可是时间久了,他开始想念起朋友与家人。于是他决定回去城市看看,当他走进这曾经熟悉的城镇时,却发现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作者简介
彼得·布朗,美国著名的图画书作家和插画家,毕业于美国最权威的设计艺术学院——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CCD)。作品多次荣登《纽约时报》童书畅销榜,并获得多项荣誉,包括美国凯迪克银奖、《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童书、《出版人周刊》年度最佳童书、E.B.怀特朗读奖等。
彼得从小就喜欢编故事,六岁时创作了自己的第一本自制手绘图画书。他的作品里充满了异想天开的角色和场景,而且整体设计别具匠心。本书的插画是先用铅笔、墨水、水彩颜料、水粉颜料在纸上绘制,然后再用电脑经过合成上色处理完成的。
在美国新泽西州长大的彼得,小时候喜欢探索自家附近的森林、田野和溪流;从学校毕业后,他搬到了纽约的布鲁克林,却常常想念家乡门外的乡村美景。《老虎先生来撒野》是根据他自己的亲身感受创作的图画故事书。
媒体评论
为老虎先生和他的疯狂方式欢呼吧!
——美国《柯克思书评》
由于布朗细腻的插画和精彩的构图,让这个“与众不同”的故事比其他同类型的图画书更为突出……肯定能成为教室与图书馆里朗读的经典作品。
——美国《学校图书馆期刊》
彼得?布朗用突出的亮橘色描绘主角……欣喜地逃到卢梭书里的世界,那里有浓密的蕨类植物、高大的棕榈树和多层次的瀑布。
——美国《纽约时报》
作者巧妙地使用含蓄的幽默手法,以及对不羁精神的大力赞扬,讲述了一只拟人化老虎的有趣的冒险故事,相信会给每个听到这个故事的人带来快乐。
——美国《书单杂志》
这是一本专为讲故事而生的书...那些厌倦了家长、老师成天要求自己行为举止得当的孩子们,会深刻地体会到老虎先生在回归自然后身上的那股神气,也能体会到他最后脱离社会的那种孤独感。最后的结局和《野兽国》恰恰相反,能够发现其实生活中多一点点自由和野性是非常有趣的。
——美国《号角图书》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