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儿子已9岁 于 2018-4-27 09:53 编辑
削足适履地减低保额、拆分保险责任的低保费、低保额、碎片化承保责任的保险,不能有效对冲通胀风险的长期储蓄型保险,短期内预期收益高但底层资产同样风险高的短期理财险,等等,都在中国市场广受欢迎,然而,这些产品并没有提供实质意义的**、病残、通胀和长寿风险保障,因此难言真正保障风险的保险。
道理非常简单:保险,是用来保障风险的金融工具;不提供显著风险保障,而迎合或刻意利用民众金融无知的保险产品,在我看来,都是“奶嘴”类型的保险产品。其问题在于,有关机构为了赚快钱而把风险保障缺口留给了客户和社会,给客户虚妄的“有保障了”的感觉,但是实质上客户还处于没有保障(uninsured)或保障不足(under-insured)的风险裸奔状态。
“奶嘴”类型保险产品对真正提供简单完整的死-亡、病残、通胀、长寿风险保障的保险产品形成了替代和挤出效应,卡住了好产品的脖子,“卡你脖”(cannibalization)效应非常显著。可惜,市面上充斥着这类产品,并且由于其“奶嘴”特性非常热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