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4473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0Rank: 10Rank: 10

妈币
294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575 

重庆通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2 16:51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一弈围棋学苑 于 2017-11-22 16:52 编辑

微信图片_20171122164657.jpg



当一个刚刚踏进校门一年的7岁小男孩,挥动剪刀在母亲衣柜里“疯狂作案”时,你把它看作好事还是坏事?如果是你,你将如何处置?当孩子要你去参加他的家长会时,你会如何回应?是抓住机会发掘并提升孩子的美德,还是向老师抱怨孩子对么难以管教?当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纠纷时,你是批评孩子还是让他自己解决?

剪刀的力量
家长的教育,一定是基于爱,但为什么会出现我们不愿看到的情形呢?

案例引导

情景:妈妈在上班时发现衣服的袖子上有一个小洞,经过分析断定是用剪子剪的。妈妈当时就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新衣服第一次穿会有这样的一个小洞呢?妈妈带着疑惑回到了家,打开衣柜,发现另一件衣服的袖子上也有一个洞。再接着往下看,一件、两件、三件.......六件,挂着的衣服,只要有袖子的,全都在袖口处剪了一个小洞。妈妈立即想到是儿子做的,感动非常震惊。妈妈没有因愤怒而打骂孩子,而是平和地把儿子叫到卧室,打开衣柜。

人物:妈妈、上学快一年的7岁儿子丁丁。
初衷: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结果:儿子平静而内疚地离开。
过程:
妈妈:儿子,这怎么回事?妈妈的衣服袖子上都有小洞?
丁丁:是我剪的。(怯怯地瞟了一眼妈妈,声音有些小)
妈妈:你为什么要剪呢?是什么时候剪的?(语气平和)
丁丁:因为你骂了我,就是那一天。(没有回避,直截了当)
妈妈拉着儿子的手走到床前坐下,让儿子坐到妈妈的身边。
妈妈:儿子,对不起,妈妈不应该责骂你,妈妈知道错了,妈妈一定会改正。   妈妈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应该告诉妈妈这是不对的妈妈很真诚的向孩子道歉。
妈妈:但是你不应该剪妈妈的衣服。
丁丁:你骂过好多次了。(声音仍然有点小,眼里噙着泪水,感到做错了)
妈妈这个时候已经有点乱了,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之前便没有再追问此  事,向平常一样与儿子相处。

母亲自述
我没有采取打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曾经的打骂,现在看来能管一时却留下了积怨。这次如果打骂孩子,孩子会觉得这件事就这样扯平了,不再亏欠我什么,心里没有内疚感。二是再打骂会加重他心里的伤痕,不能解决事件本身,下次还会发生类似事件。我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爸爸,和他商量好找个时间与孩子一起沟通,告诉孩子3点:
1、换位思考。如果自己的衣服被剪了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2、你在爸爸妈妈的心目中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不能与衣服的价值相比,爸爸妈妈永远都是爱你的。
3、妈妈批评了你,你心中是不是很气愤?每个人都有愤怒的时候,但要选择恰当的发泄方式而不是采取伤害别人的方式。一个月前我就发现孩子把自己的头发剪了,不知是为什么。


22.jpg



解读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站在孩子的角度

(1)对妈妈的管教,孩子采取了消极的回应方式,甚至是**的方式。无论是剪自己的头发还是剪妈妈的衣服。
(2)对以前妈妈的多次管教,(不管是因为什么事情),孩子并没有从心里认同。
(3)孩子的内心妈妈并不了解,妈妈和孩子没有良性的有效沟通。

2、站在妈妈的角度
(1)妈妈对孩子的行为感到震惊。
(2)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妈妈是冷静的、理智的。
(3).妈妈能够在感性上反思自己的过错。(在孩子做出极端行为后,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们尚且不管妈妈这样做是否恰当)

3、问题
(1)已经被孩子剪坏的衣服怎么处理?积极地处理此事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式和教育契机。
(2)修复和孩子的关系,解开孩子心中对母亲的结,是目前必须及时面对的问题。
(3)母亲反思孩子说的那几次事件症结在哪里?为什么母亲的教育会变成孩子心中的积怨并积淀起来?


33.jpg



可以选择的解决方式。

1、和孩子一起面对
(1)告诉孩子:我们现在怎样做才能减轻因为一时的冲动对妈妈造成的伤害,或者把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2)带孩子一起到裁缝店修补剪坏的衣服。去之前,为了尽可能掩盖衣服修补的“疤痕”,先和孩子在家里一起设计修复方案与图案。因为都是在衣服的袖口上,所以可以设计一些细小的花鸟鱼虫的图案做为修复缺口的遮盖方式,就像是有意而为之。
当然,家长和孩子一起能想到的方法还有很多。

2、抓住教育契机
与孩子一起“设计”方案时,就是与孩子沟通很好地沟通交流的时间,也是孩子反省自己行为的极好契机。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给孩子主动权和参与权,家长尽可能多地给予指导,一起讨论方案、色彩的确定等,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担当。问题已经出了,能做的不是寻找“后悔药”或者责骂,而是主动承担责任。在与孩子一起完成这个工作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避免“抓住辫子不放”,或以教育的名义随时寻找时机对孩子数落一番“你现在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吧?你看你有多蠢!你现在知道自己错了吧?下一回还要不要这样啊?....”得饶人处且饶人,何况是孩子,更何况事出有因。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一定要做到“无痕”,这个过程的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3、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从上面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痛下狠手”的。这一定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这就是物理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在教育问题上的体现。家长一次一次的教育,并没有对孩子产生积极的作用,反而激起了孩子的不满,进而这种不满因一次又一次的“教育”不断地在心里沉淀下来,从剪自己头发的自我“惩罚”到对母亲的“**”,孩子的理智终于被冲动所代替,发生这样的事情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家长一定要从这件事情中寻找积极的教育出口,不断修炼自己并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而不是等到孩子的**行为已经实施后,又不假思索地向孩子认错。此刻的错误,似乎是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他的**行为是有效的。于是他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甚至是正确的。当孩子说“你骂过好多次了”的时候,妈妈观察到并揣度了孩子的内心:声音虽然仍然有些小,眼里似乎噙着泪水,感到做错事了。可我从孩子的回答和眼泪中读到的却是孩子破坏行为产生的“理由”和内心的委屈,言下之意:都是你逼的,我的错都是你的错!

4、与孩子牵手往前走
(1)任何的失败与错误都是有价值的。衣服缝好了,和孩子一起去裁缝店付钱、取衣。回到家,告诉孩子:他的这种**行为或者是发泄愤怒的行为都是极端错误的,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理由这样做!绝不可以这样做,也坚决不允许这样做。
(2)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和途径。逐渐学会理智地化解自己内心的痛苦与矛盾。
(3)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委屈、误解或者不公正待遇。告诉孩子: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正确地保护自己和理性地表达自己。狭隘的发泄与**不仅伤害他人,最终也会伤害自己。
(4)作为母亲,积极修复与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宽容、大爱、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一切。在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失败,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支持,让孩子在任何时候都有勇气面对一切挫折与困境。
(5)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这个充分指的是时间、空间在规则下的自由度。
(6)与孩子一起成长。在爱的基础上拥有教育智慧,而不是以爱的名义,以自己的喜好、性情或兴趣管教孩子。


44.jpg



【分享】
在这个事件中,家长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修复亲子关系并寻找积极的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在这个事件中,由于家长平时教育方式不当,引发了孩子强烈的愤怒情绪,所以修补衣物的背后是修复亲子关系并建立新的教育模式。

Rank: 10Rank: 10Rank: 10

妈币
294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575 

重庆通

yeah!

Rank: 6Rank: 6

妈币
710  
宝宝生日
 
积分
206 

地道好吃狗

孩子很多时候做某件事都是有预兆的,是家长选择了忽略
已有 1 人评分妈币 收起 理由
一弈围棋学苑 + 10

总评分: 妈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妈币
24  
宝宝生日
2017-11-01 
积分
非常赞同“将教育做到无痕”,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言传身教是无处不在的。当孩子做了一件父母并不理解的事情时,首先要做的不是责骂,而是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事情的源头。做父母的要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要把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人,不要将孩子归为父母的附属品,尊重孩子的思想和人格,即要当孩子的父母也要做孩子的朋友。这是我作为一位妈妈的看法。
已有 1 人评分妈币 收起 理由
一弈围棋学苑 + 20

总评分: 妈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一弈围棋】家庭教育修德篇——剪刀的力量(一)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