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1453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妈币
21717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9164 

妈网手机达人 重庆通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7:2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从“去不去”到“如何选择” 宝宝早教考验家长智慧
为了给宝宝构筑成功的未来,家长们总是希望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于是,早教在不知不觉中开始盛行起来,一部分家长希望孩子可以通过早期教育尽早识字,学说英文、拥有音乐或艺术的一技之长,甚至成为天才儿童;而另外一部分家长则对早教课产生了怀疑,认为那么小的孩子究竟能达到什么效果?去还是不去,去什么样的早教,已经在不少家长心头纠结。


科学依据:儿童潜能递减规律促发早教思考


对于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太小,到上学时自然会接受到教育,早教可有可无的理念,教育专家的研究则有不同的验证结果:儿童的潜能其实遵循着一种自然规律,那就是递减规律。


比方说,生下来具有100分潜能的孩子,如果一出生就受到恰当的教育,将来就可以具有100分的能力;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非常理想的教育,将来也只能具有80分的能力;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具有60分的能力了。这就是说,开发能力为目的的教育越晚,儿童与生俱来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少。这就是儿童潜能递减规律。而正确的适当的早期教育则可以最大程度的让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潜力得到开发,这对孩子的一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家长误区:以应试教育的方式衡量早教成效


前面提到“早期教育将激发孩子的潜能”已经得到越来越受到家长的认同,但很多家长忽略了前缀“正确的适当的”这几个关键词。


在很多家长眼中,他们虽认同早教,但他们期望中的早教是给孩子提早进行知识灌输,以学习结果为衡量早教好坏的标准。在这样的观念下,目前国内一些早教机构也以声称教会孩子多少个汉字,会背诵多少首唐诗宋词为引诱,这实际上就是填鸭应试教育,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我们周围有不少例子,有些孩子小时候善于背诵儿歌、唐诗或者认识很多字,但他们在情商、交际、动手能力等方面却毫无建树,等到上学之后,他们很快淹没于平凡之中,甚至非常平庸,这就是不正确的早教带来的副产品——只注重知识而轻视能力和兴趣的开发;相反,一些从小爱动手,会思考,会交流的孩子,也许上学时学习成绩并不十分突出,但他们具备的学习能力和情商能帮助他们长大后取得更好的成就,这也是早期教育理念差异带来的结果,更是好的早教学校能够着重培养的。


专家建议:早教是给孩子最快乐的成长环境,应寓教于乐


被称为“中国早教第一人”的早教专家夏宏禹从事早教十多年,他认为,早教应该是给幼儿最快乐的成长环境,通过寓教于乐的学习课程系统地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具备创造性、掌握学习社交能力,为整个人生迈出稳健的第一步。


在一些注重潜能培养的早教学校,比如金宝贝等一些国际品牌,他们的课程往往遵循“快乐比知识更重要、游戏+体验=学习、重复性促进发育、跟随孩子的发育步伐、理解每个孩子的独特性、给孩子肯定的成长环境”这些理念,除了在快乐教学中让孩子学到对他这个年纪最有益的知识,更遵循宝宝的成长规律,最大化发掘宝宝的潜能,从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处世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和情商全面入手,让孩子从早教中受益终身。另外,早教不仅是专业机构的工作,也同样需要家长的配合,因为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早教不仅是宝宝的快乐课堂,更是指导父母如何根据宝宝的不同发育阶段,运用丰富的活动来开发宝宝潜能的家长学校,在亲子互动和早教老师的引导下,宝宝的潜能才能最大化开发。


所以当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早教”这个观念,选择怎样的学校则成为考验家长智慧的难题,其实家长自己应当多学习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调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让孩子从早教课中开始美好人生的第一堂课,真正从早教中收益一生并不难。



[ 本帖最后由 重庆金宝贝 于 2010-7-6 17:28 编辑 ]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从“去不去”到“如何选择” 宝宝早教考验家长智慧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155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27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